摩根娱乐
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,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,点个“关注”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故事、分享不一样的故事瞬间
文|曦曦贵圈
编辑|曦曦贵圈
央视名嘴李瑞英的一通电话,竟然引发了舆论的滔天巨浪。就在《新闻联播》即将开播的紧要关头,她接到了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家庭紧急电话:"你儿子从楼上摔下来了,浑身是血!"
然而,李瑞英的反应却令人大跌眼镜 - 她居然选择继续坚守岗位,完成当天的新闻播报。这一决定让无数人惊掉了下巴,也引发了关于职业操守vs母爱的激烈论战。
到底是什么样的经历,让李瑞英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也能如此"铁面无私"?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位传奇主播不为人知的面纱。
惊天一幕:生死抉择考验"国民主持"1998年的一天,央视新闻联播演播室里一片忙碌。距离开播还有不到10分钟,主持人李瑞英正在做最后的准备。
突然,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打破了宁静。李瑞英下意识地将手机调成静音,继续专注于手中的稿件。
然而手机屏幕仍在不停闪烁,仿佛在预示着什么不详。旁边的同事忍不住提醒:"现在还没开始,先接一下吧。万一是家里有急事,错过就麻烦大了。"
李瑞英犹豫了一下,还是接起了电话。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:
"你怎么才接电话啊!孩子从楼上摔下来了,现在全身是血躺在这里,我不敢动他,也不知道该怎么办!"
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让在场所有人都惊呆了。大家都以为李瑞英肯定会立刻撂挑子赶回家,今天的新闻联播怕是要临时换人了。
然而,李瑞英却出人意料地冷静回应:
"你别慌,赶紧打120送医院。我下播后就过去。"
说完便挂断电话,继续投入工作。这一幕简直惊掉了所有在场同事的下巴。
作为一个母亲,在孩子生死未卜的紧急时刻,她居然选择继续工作而不是立即赶回家?这未免也太"冷血"了吧?难道工作比孩子的命还重要?
舆论风暴:一夜之间"人设崩塌"很快,这件事就在圈内传开了。在当时那个年代,人们普遍认为女性应该以家庭为重心,尤其是有了孩子之后更应该以照顾孩子为首要任务。
李瑞英的选择无疑颠覆了主流观念,引发了轩然大波。一夜之间,这位国民主持人的"人设"彻底崩塌。
不少人对她大加批评,认为她不配做母亲,太过冷血。有人甚至说她"为了工作可以不顾儿子的生死"。一时间,李瑞英饱受舆论攻击,陷入了巨大的争议漩涡之中。
然而,在这些口诛笔伐中,却鲜有人了解李瑞英的真实经历。事实上,在下播后,她第一时间就赶往了医院,整个人都处于焦虑不安的状态。
那么,是什么原因让她在当时做出了这样艰难的选择呢?要理解李瑞英的决定,我们需要回溯到她的求学和职业生涯,一探究竟。
梦想起航:18岁少女的播音梦1978年,18岁的李瑞英如愿考入北京广播学院播音专业,朝着主持人的梦想迈出了第一步。
在大学期间,李瑞英几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专业学习中。别人的大学生活或许充满了旅行、娱乐、恋爱,而她的大学时光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。
她恨不得将时间分成八份,只为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。这种"拼命三郎"的精神让李瑞英在专业上表现优异。
毕业时,她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了江苏电视台工作。然而,现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好。由于人手紧缺,李瑞英不得不身兼数职,承担了大量繁琐的工作。
但她并没有气馁,反而将这视为锻炼自己的机会。她坚信,多做就是多学,这些经历终将成为自己的"财富"。
果然,她的努力没有白费。不久之后,李瑞英就被调回了北京,事业迎来了新的高峰。
贵人相助:命中注定的伯乐在这个过程中,李瑞英遇到了自己的贵人 - 北京广播学院的著名教授张颂。有趣的是,在李瑞英考上北广之前,她曾偶遇过张颂并得到鼓励。
两人的再次相遇仿佛是命中注定,张颂成为了李瑞英事业道路上最重要的引路人之一。正是在张颂等人的推荐下,李瑞英最终登上了央视《新闻联播》的舞台。
然而,成为国家电视台的"金话筒"并非一帆风顺。刚开始时,李瑞英每天都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,生怕自己会出现任何差错。
即便在主持了一段时间后,这种压力也并未完全消除。她始终保持着高度的警惕,将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。
正是这种近乎完美主义的职业态度,造就了她后来"28年零失误"的传奇纪录。
事业家庭:走钢丝的平衡术在事业蒸蒸日上的同时,李瑞英也没有忘记经营自己的家庭生活。她努力在工作和家庭之间寻求平衡,甚至在最忙碌的时候也坚持生育了孩子。
然而,繁重的工作必然让她无法像普通母亲那样全身心地照顾孩子,这也成为了她内心深处的一个遗憾。
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,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李瑞英当年那个看似"冷血"的决定。对她而言,《新闻联播》主持人不仅仅是一份工作,更是自18岁起就怀抱的梦想,是一种责任和使命。
在孩子遇险的紧急关头,她选择先完成播报任务再赶往医院,体现的正是这种极强的职业操守和责任感。
退而不休:传承播音事业时至今日,李瑞英已经退休多年,但她依然在为自己热爱的事业贡献余热。她不仅在大学担任专业讲师,还开设了播音主持培训班,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播音人才。
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敬业精神,什么是职业操守。李瑞英的故事引发了人们对职业女性角色定位的深入思考。
我们是否应该用更加包容的眼光看待职业女性?在家庭和事业之间,是否真的存在一个完美的平衡点?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梦想和价值实现,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"好母亲"或"坏母亲"的标签。
也许,我们更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,理解他们背后的苦衷和考量。李瑞英用28年零失误的完美表现证明了自己的专业素养,也用对家庭的付出和愧疚展现了母爱的另一面。
她的故事告诉我们,人生没有标准答案,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责任与爱。
那么,你如何看待李瑞英的选择?在工作和家庭之间,你会如何权衡?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!